城市雨水排放PE管道的建設內容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9-08-16
城市雨水管
清潭路的雨水管線過長、服務范圍較大,老雨水管線的管徑偏小,大多為800毫米或1.2米的規模,再加上地勢低洼等原因,幾乎每年夏季這里都會出現積水現象;最嚴重時,清潭路兩側匯水面積能達到90萬平米,讓周邊居民頗為頭疼。
2014年8月,市排水管理處基本完成了對清潭路片區市政管網的改造,不僅在木梳路上增設了1.2~1.5米管徑的雨水管道,還將部分雨水分流排放到會館浜,一下分流掉清潭路近四分之一的雨水,極大地緩解了清潭路及周邊的淹水問題。
市排水管理處還采用同樣的方式,對工人新村易淹易澇片區進行了改造。據悉,工人新村一社區雨水管道改造已于2014年8月完成。截至2014年12月,工人新村二社區雨水改造工程已完成管道鋪設90%的工程量。
五方面發力,給雨水增加“出路”
清潭路的雨水管道改造工作,僅僅是城市雨水能力提升一期工程的一部分。由市排水管理處負責實施的這一工程早在2013年就正式啟動,除了給雨水新增“出路”,還安排支路分流排放等,預計到今年底,市區范圍內不少低洼區域能有望解決雨季積水、淹水的頭疼事。
市排水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城市雨水能力提升一期工程包括5個方面的建設內容——
一是對鐵路立交地道排澇能力進行提升:包括對晉陵路、永寧路、健身路等18座下穿式鐵路立交雨水泵站改造。
二是對城市低洼積水道路雨水系統改造:對低洼積水嚴重的工舍路、羅漢路等8條道路,常金大橋等6座運河大橋及工人新村一社區、浦北地區等12個易澇區域涉及的市政雨水系統改造提升。
三是對合流制區域進行排水綜合治理:分別對龍游河、楊家花園及部分城中村實施污水截流;對位于后塘河、雙橋浜等30個現有污水截流系統進行改造提升。
四是排水防澇監控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增強市內澇應急救援搶險的能力:主要包括水情雨情監測系統、排水防澇調度應急指揮系統等建設。
五是對暴雨徑流進行調控和初雨治理:其中包括初雨旋流快濾處理工程、雨水儲存示范工程、綠色雨水設施建設等。
去年完成23個項目,一期工程預計今年末全部完成
考慮到雨水能力提升項目大多分布在鐵路立交道路沿線及低洼地周邊的市政道路上,部分工程還位于市區繁華地帶,市排水管理處都是根據項目所在區域的交通通行情況,采取分批作業方式有序進行。
據了解,常金大橋、東方大橋等6座運河大橋的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在2013年就已完成。2014年,共實施完成了23個雨水能力提升的項目。還包括:青洋路泵站、五星泵站等11座立交泵站完成了雨水能力提升改造,實施完成大圩溝等污水截流工程,并建成投運暴雨內澇監控平臺。到2015年末,我市將完成城市雨水能力提升一期工程的所有實施項目。